|
|
|
|
四川法治网讯(庹真一)近年来,广安市邻水县聚焦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来回跑”等问题,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紧扣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主线,时刻保持“赶考”状态,不忘初心勇担当、牢记使命善作为,做好新时代政务服路上的“答卷人”,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强效能、优服务,答准惠企便民“客观题”。 做优“一事一办”服务。按照“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次办结”的目标要求,推动出生、企业开办等13个国家重点“一件事”和47个省级拓展的“一件事”从可办向好办转变。逐步落实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围绕商事制度改革,对符合条件、材料齐全的申请人100%做到1日内办结,其中95%实现即办,当场受理核批办结时间压缩至1小时。 赋能“政务+”新模式。探索打造“政银”“政企”“政商”合作共建模式,统筹金融、邮政、通信、保险、水电气等企业资源,在全县79个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网点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向群众提供银行转账取现、水电气缴费、手机充值、快递收发、生活用品购买等便民服务事项,不断拓展便民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打好“小邻通直通车”惠企牌。结合全县“千名干部访千企”活动,常态长效开展“小邻通”政务服务直通车活动,推出工程审批优化提速等十大惠企举措,建立“一对一”“点对点”“手牵手”服务模式,提供上门、帮(代)办等个性化服务。针对企业审批服务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采取“入企走访-征集建议-建立台账-办结反馈”服务模式,收集四川华申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等55家重点企业建议,协调解决行政审批服务、融资环境相关问题58条。 重交流、出实果,做好区域协同“主观题”。 做优“川渝通办”专区。依托四川省、重庆市政务服务网和“天府通办”“渝快办”平台,做优“川渝通办”专区。持续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审批,加强业务协同联动,开辟政务审批服务“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川渝通办”服务事项,在深化34项已下沉乡镇“川渝通办”事项运行办理的基础上,增加邻水县高滩镇、渝北区茨竹镇公共服务通办事项22项。 唱响“数据交换”主旋律。将241项“川渝通办”县级可办事项纳入川渝通办窗口管理,由12名业务能手值守,线上实行“全程网办”,线下实行“异地代收”,推动通办事项线上线下联合办理,目前已累计办理“川渝通办”事项9.5万余件,占全市“川渝通办”办件量一半以上,群众满意率100%,“川渝通办”事项办理0差评、0投诉。2022年,邻水县 “川渝通办”专窗被评为全省首批“川渝通办”优质窗口。 谱写“协同发展”新篇章。纵深推进“川渝通办”普惠力度,拓展“不见面”审批和“异地代收代办” 服务模式,已在10个部门,25个镇开通“川渝通办”专窗。聚焦群众业务办理“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难题,将川渝通办事项纳入“周六不打烊”清单,创新推出“周六不打烊”事项132个,已为5000余名办事群众提供周六不打烊咨询和服务,凝聚起为人民服务的“最大公约数”。 强监管、抓落实,写实群众满意 “实践题”。 助推“好差评”全覆盖。深入开展分析研判,推动“好差评”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线上线下全面融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和服务渠道全覆盖、全链条监管。现累计主动评价数为210万件次,主动评价率97.39%,满意率为100%,形成“参与—评价—改进”良性互动局面,持续提升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 搭好“小邻通”云平台。依托“小邻通”政务云平台,通过大数据“赋能”的方式,结合群众需求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应用接入,实现政策查询、在线咨询、网上办事、预约服务、进度跟踪、意见反馈等线上集成共享。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助力群众“好办事”。在县级政务服务大厅及分大厅、各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28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进一步拓宽办事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发现、受理企业和群众“办不成事”问题,全面打通政务服务痛点难点堵点,处理“办不成事”反映的疑难问题7件,办结率100%,切实办成、办好群众心头事。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