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四川法治网讯(蒋德安)多年以来,华蓥市城区内“占道搭棚、敲锣打鼓、高音放哀乐”等非法治丧乱象非常突出,群众反映强烈,信访问题频发,已成为困扰基层治理的重大“顽疾”。为有效化解治丧扰民“顽疾”,该市由市民政局牵头,对症下药、靶向发力,化解治丧扰民取得重大突破。仅2021年12月份,丧家主动到市殡仪馆开展治丧活动就达32起,同比增长100%,城区内治丧扰民现象得到基本遏制,深得社区和居民群众的拥护和赞扬。
升级治丧惠民“服务包”,消除丧家高治丧费顾虑。该市惠民政策规定,凡主动到市殡仪馆开展治丧活动的,丧家可享受1500元政府补贴。现将1500元补贴升级为“遗体接运、5天之内普通存放、抬移、正常死亡遗体常规化妆、普通炉火化、普通骨灰盒、骨灰存寄1年等殡葬服务全免费”服务包,大大降低了群众治丧费用,丧家对此非常满意,并积极主动加以宣传。
备案管理造册“登记簿”,着力规范巫师丧事服务。该市从事民间丧事服务活动的“巫师、道士、仙娘”现超100人,均纳入所在乡镇(街道)登记造册管理。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乡镇(街道)统一对“巫师”进行培训教育,并与其签订《从事民间丧事服务活动承诺书》,要求“巫师”从事丧事服务活动必须到丧家所在乡镇(街道)备案,在城区内从事治丧活动必须进殡仪馆,否则将严厉打击教育。目前,“巫师”均能做到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和承诺,主动向丧家宣传到殡仪馆集中治丧。
派驻民政事务“督导组”,严控非法转运医院遗体。民间“丧事一条龙”人员在医院非法转运遗体,诱导丧家违规治丧,是非法治丧活动猖獗的重要原因之一。市民政局将退居二线的7名科级干部分成两组,分别派驻市人民医院和广能集团总医院,宣传殡葬法规和惠民政策,督促医院严格管理遗体。同时,推行在医院死亡遗体和放弃治疗的危重病人由民政专用车辆全市范围内免费运送措施,有效切断丧家与“丧事一条龙”人员之间的联系,为规范治丧创造有利条件。2021年11月中旬以来,民政专用车辆运送危重病人回家49人,转运在医院死亡遗体31起,其中转运到殡仪馆16起。此举既“惠了民”,又为民政“正了名”。
提升殡改政策“知晓率”,凝聚治丧服务监督合力。在城区16个社区各设1名治丧活动信息员,宣传殡葬惠民政策,及时报送违规治丧活动情况。在自发形成的非法治丧站点,市民政局等相关单位联合设立严禁开展丧事活动标识标牌,明确举报电话,社区居民主动举报非法治丧的积极性高涨,2021年9月以来,打击、制止违规治丧活动26起,取缔非法治丧站点5处。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