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网讯(□张欢)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以来,射洪市卫生健康系统围绕市委、市府建设“八区”战略部署,始终紧盯民生实事,纵横交叉落实,外延不断拓展,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具体落实到“我为群众健康办实事”上,深度提升人民群众卫生健康服务获得感。
纵向建网,坚持融入“大格局”优化卫生健康“大布局”。
按照市委关于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部署,不断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基层整合、布局调优。按照一个建制镇办好一所卫生院要求,将原有的30个乡镇卫生院整合为21个,撤销3个、建分院6个;按照群众就医习惯、人口密度、时空半径等因素,整合村卫生室3个,调整服务功能,实行基本医疗、公卫服务错位发展,在保证群众原有医疗卫生服务不减少基础上提升了服务质量。
中心牵引、辐射扩容。编制下发《射洪市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规划》,打造金华、沱牌2个“县域医疗次中心”,覆盖全市南北片区9个镇及周边大英县(隆盛、回马)、蓬溪县(红江、天福)4个镇近60万人口,其中金华“县域医疗次中心”基本成型,能够识别和初步诊治的常见病病种数达120余种、住院病种数达80种、手术病种数达60种,年门急诊量达9万人次、年入院人数6000余人、床位使用率达87%,患者满意度均达90%。
防控织网、平战结合。全面落实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推动“全民接种”及“加强针”疫苗接种工作,构筑起了全民防疫屏障;实施疾病防控救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建成1个P2生物安全实验室、7个核酸检测实验室,疫病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升;推动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市传染病专科医院)选址建设,制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工作方案》,搭建起平战结合、科学高效的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水平,为全市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横向发力,坚持锚定高质精技助力建设遂宁北部医疗高地。
始终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镇卫生院诊治病种由原来的平均不足30种增至近100种,县级医院诊治病种从平均不足500种增至近2000种,2021年市外转诊人次同比分别下降25%,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就医大格局,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
市直机构提档。以市人民医院争创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龙头,辐射带动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二、第三人民医院提档升级,形成了“1-2-1-3”优质医疗集群(即1个三级综合医院、2个三级专科医院、1个三级疾控机构、3个二级综合医院),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数质量全市领先,辐射三台、大英、蓬溪等周边区县。
基层机构提能。开展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达到基本标准以上医疗机构18个、推荐标准3个,群众就医满意度不断提升;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推动金华、复兴、青岗、武安、明星、涪西6个基层医疗机构强基提能,群众就医体验感不断改善;助推“互联网+卫生健康”实践,构建“就医通”APP信息平台,覆盖所有基层医疗机构,群众就医便捷度不断提速。
重点学科提质。支持重点学科建设,今年以来建成省级重点专科5个、省级重点建设专科1个、遂宁市重点专科15个、遂宁市重点建设专科2个,重点学科带头人2人、学科后备带头人11人,专业学科覆盖面不断拓展。基层重点学科建设实现突破,金华中心卫生院建成遂宁市唯一一个基层卫生机构重症医学科,并成功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走在全省基层医疗机构学科建设前列。
外延拓宽,坚持紧盯一老一小拓宽卫生健康服务领域。
创新“老有所养”。创新开展多模式医养结合,市中医院与桃花山养老院融合模式、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民营康寿颐养中心联办医养结合模式、涪西镇敬老院与卫生院融合模式、汇格疗养院的独立医养模式日渐成熟,老年人获得更多健康关爱,目前,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已全部新增养老服务职能,服务外延不断拓宽。
试点“小有所爱”。以解决好3岁以下婴幼儿日间照顾难题为突破口,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新建1个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机构,示范性开展托育服务,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对家庭科学养育指导能力持续增强,更多更好惠及婴幼儿家庭,同时推动更多机构参与。
打通“最后一米”。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41个,打造省级、市级家庭医生签约示范工作室各1个,建立星级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支,全国首批“家庭医生临床服务能力建设试点县”“互联网+”人工智能临床决策系统即将投入使用,以老年人、残疾人及婴幼儿为重点的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更加精细。
|